媽媽上班時也想著你
出版社:
小熊出版
ISBN:
9786267140055
作者:
信實
譯者:
蘇懿禎
出版日期:
5/5/2022
存貨量:
HK$ 0
- Default(No SKU):
-
- '
媽媽上班時也想著你 產品己成功加入購物籃
1本8折 | 5本75折 | 8本72折詳情
概覽
規格: 精裝
頁數: 36頁
尺寸: 21 x 25.6 x 0.9 cm
適讀年齡:3~8歲
產品內容描述
上班的媽媽,也是深愛孩子的媽媽
溫柔的故事,熨貼了媽媽和孩子分離焦慮、不安的心
★Fighting!職場媽媽,你並不孤單!
★透過家長與孩子拉鋸的生活情境,培養孩子體貼父母的心情與獨立的能力,為職場雙親加油打氣!
「啊!今天特別累,真不想起床。
但是,我還沒有在尿布上寫名字,聯絡簿也還沒有簽名……」
「唉呀!你們還不起床?爸爸也幫忙叫小孩起床啊!
真是的,不幫忙的爸爸不帥哦!」
「怎麼一大早就罵人呢?」
「媽媽,為什麼沒有粉紅色的衣服?」
「唉呀!抱歉,粉紅色的衣服我拿去洗了!」
「那我不要去幼兒園了!不去不去!我想買玩具,還想吃燒肉!」
「上學跟玩具和燒肉沒有關係吧!!」
「你看!有白色的衣服,就穿這一件吧!」
「我才不要穿白色的衣服呢!」
以上這一幕,對於上班族媽媽而言,應該是再熟悉不過、日常中開始一天的序幕吧(苦笑)?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們,或多或少都在工作與育兒之間取得平衡感到苦手;而家有學齡前幼兒的媽媽們,更容易因為與孩子分開,或是因著長輩、親友的意見,甚或看到孩子在前往幼兒園或托育中心時一把鼻涕、一把眼淚的,罪惡感便油然而生,工作時也一直掛心著孩子的一切。
作者信實透過《媽媽上班時也想著你》,告訴天下所有的職場媽媽們,你並不孤單;也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來看,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的焦慮,是常見的現象,這並不代表你是失職的家長,雖然由於兼顧工作,不得不暫時離開孩子,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,孩子們也同時看到盡心盡力工作的爸爸和媽媽。
信實自己切身感受到了養育孩子過程中這種擔心和焦慮的情緒,所以創作了這本溫暖的繪本,揭開親子生活的日常序幕之後,用媽媽的一天和孩子的一天作為平行時空,一方面告訴媽媽們:「別擔心!」,也同時告訴孩子們:「媽媽一直都在,媽媽好愛你!」
媽媽加油推薦(依首字筆畫排序)
汪仁雅(「繪本小情歌」版主)
粉紅人妻CPU(CiPU喜舖品牌創辦人)
粉紅豬 鍾欣凌(藝人)
許伯琴(「我們家的睡前故事」主持人)
莊筱柔(「我的多米日記」版主)
黃子佼(跨界王)
鄰家野原(親子閱讀推廣人)
名人推薦
特別喜歡這個溫柔的故事,熨貼了媽媽和孩子不安的心,雖然不能時時刻刻在一起,還是好喜歡好喜歡彼此。這樣放手的練習,既輕緩又體貼。──汪仁雅(「繪本小情歌」版主)
唉唷!這本讓所有職業媽媽們感同身受,心頭一酸但又能會心一笑的可愛繪本,真的太適合跟孩子一起共讀了!──粉紅人妻CPU(CiPU喜舖品牌創辦人)
還沒開始看就先感動的哭了……信實是什麼邪教!──許伯琴(「我們家的睡前故事」主持人)
身為職業婦女又小孩自學的我,看完這本書完全感同身受!職場媽咪們加油!──莊筱柔(「我的多米日記」版主)
信實的繪本總是溫暖可愛又觸動人心。看著同一時間,繪本中左右頁的媽媽和小玉,雖然身在不同地方各自忙碌,但媽媽工作中仍掛心著孩子,就想到每到工作日,送小子進校門前,我和小子會互相在彼此手心畫下小記號,在這一天三分之一的時間中彼此互相努力,讓孩子知道「媽媽上班時也想著你」,媽媽雖然在工作,但濃濃的愛仍環抱著孩子,孩子見到媽媽的那一刻也是閃閃發光的。 ──鄰家野原(親子閱讀推廣人)
讀者回響
本書充滿媽媽對孩子的感情,以及孩子對媽媽的思念,著實觸動我心!身為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,我要跟所有的上班族媽媽說Fighting!──小如(上班族媽媽)
我結婚四年還沒有孩子,但是我熱愛工作,未來也不想放棄工作。我想我肯定會像這位勇敢的「打工媽媽」一樣。看完這本書,給了我育兒的勇氣,也讓我變得勇敢!──慧慈(臺北讀者)
我在孩子們就讀的幼兒園擔任過家長會主席,見過很多忙碌雙薪家庭的孩子,以及他們因為忙碌的家長無法陪同的落寞或孤單的模樣。本書生動的表達了這些孩子的感受,以及在職母親工作的同時,總是想著孩子的感受。──松林秀典(日本爸爸)
我和兩歲的女兒一起共讀,我女兒聽到流淚。我的女兒很小,但我覺得她對這本書的內容很有感覺。我很高興能讀到這本精確傳達出我的心意的繪本,職場媽媽和孩子都要努力!──秀菊(兩歲孩子的媽媽)
我女兒現在上小學一年級,她從9個月大開始就送託在托兒所。我在職場常接到托兒所的電話,不是孩子發燒,就是有什麼狀況,有時接到電話也無法馬上離開,心中充滿了愧疚感。對於雙親都在職場的父母來說,除非得到奧援,否則育兒是非常辛苦的。我一邊看繪本,心中一邊希望這個社會能在每個地方都能有互相支持的系統,共同成長!──妍婷(職場強人媽媽)
我認為撫養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做的事情,在家族和社會的支持下,是可以享受育兒的過程,而不是充滿罪惡感。這是一本充滿了媽媽們吶喊的精采繪本,我希望家有幼兒的父母都能讀到這本書。──Johnny(職場爸爸)